大闸蟹的使用禁忌
所属分类:通知公告发表时间:2015-09-22

又称环爪病、抖抖病,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河蟹的步足颤抖、环爪的疾病。  

  1、流行:无论是池塘、稻田、还是网围、网栏养蟹,从3月到11月均有发生,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;从蟹种到成蟹均患病;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,尤其是饲养管理不善、水环境差的地方,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%以上,死亡率在70%以上,发病严重的水体甚至绝产。
  2、病症: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、环爪、爪尖着地、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。病蟹反应迟钝,行动缓慢,螯足的握力减弱,蜕壳困难,吃食减少以至不吃食;鳃排列不整齐、呈浅棕色或黑色,肝胰脏呈淡黄色。 
  3、防治:第一天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和蟹宁,隔天再泼洒一次。第四天全池泼洒菌毒双效宁,同时饲料中添加蟹宁和FRC活力源添加剂以及复合Vc、VE,还有全池泼洒底净宁。

  
  二、腹水病  

  是由嗜水气单胞菌、拟态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等感染引起的危害很大的疾病,病蟹的背甲里有大量腹水。 
  1、流行:全国各养蟹地区均有发生,1龄幼蟹至成蟹均受害,在长江流域于5—11月均有发生,以7—9月为严重,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,严重的池塘甚至绝产。池中不种水草或水草很少,水质恶化的池塘发病尤为严重。 
  2、病症:早期没有明显症状,严重时病蟹行动迟缓,多数爬至岸边或水草上,不吃食,轻压腹部,病蟹口吐黄水;打开背甲时有大量腹水,肝脏发生严重病变,坏死、萎缩,呈淡黄色或灰白色;鳃丝缺损,呈灰褐色或黑色;折断步足时有大量水流出;肠内没有食物,有大量淡黄色黏液。  
  3、防治:内服强力克菌宁和FRC活力源添加剂以及复合Vc、VE,同时泼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。 

  三、细菌性烂鳃病 

 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河蟹鳃发炎、溃烂的疾病。  
  1、流行:全国各养殖地区都有发生,尤其当管理不善,水质、底质较差的情况下发病较多,严重时可引起死亡。 
  2、病症: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。严重时河蟹反应迟钝,吃食减少或不吃食,爬在浅水处或水草上,有的上岸。鳃丝肿胀,呈灰白色,变脆,严重时鳃丝尖端溃烂脱落。  
  3、防治:内服蟹宁,并配合使用增氧宁,并使用菌毒双效宁或溴氯海因等消毒剂。
 
  四、水霉病  

  是由于蟹体表受伤后,水霉侵入引起的疾病。 
  1、流行: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,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,5—26℃均可以生长繁殖,凡是受伤的河蟹均可被感染,但是未受伤的一律不感染,严重感染时也会引起死亡,尤其是继发细菌感染时。  
  2、病症: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。疾病严重时,可见病体行动缓慢、反应迟钝,体表有大量灰白色棉毛物,诊断时应与纤毛虫病区分。
  3、防治:发病时可用二溴海因治疗,每米水深、10%含量使用200克/亩。  

  五、固着类纤毛虫病  

  是由聚缩虫、累枝虫、钟虫、单缩虫等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引起的疾病。 

  1、流行:主要发生在夏季,全国各地都有发生,尤以对幼体的危害为大。少量固着时,经蜕壳、换水后可痊愈,一般危害不大。但当水中有机质含量多、换水量少时,固着类纤毛虫大量繁殖,充满鳃、附肢、眼及体表各处,在水中溶氧低时,可引起大量死亡,残存的河蟹的商品价值也会大大降低。  
  2、病症:固着类纤毛虫少量固着时,外表没有明显症状。当大量固着时,河蟹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,反应迟钝,行动缓慢,不能蜕皮;将病蟹提起时,附肢吊垂,螯足不夹人;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油腻感。 
  3、防治:全池泼洒甲壳宁,并配合使用菌毒双效宁等消毒剂。 

  六、甲壳附肢溃疡病  

  1、病因:细菌感染引起。  
  2、病症: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,肛门红肿,甲壳被侵蚀成洞,可见肌肉,摄食量下降,最终无法蜕壳而死亡。 
  3、防治:内服蟹宁,并配合使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消毒剂。 
 
  七、肝坏死  

  1、病因:细菌感染,饵料霉变和底质污染并发引起。  
  2、病症:肝呈灰白色,有的呈黄色,有的呈深黄色,一般伴有烂鳃。 
  3、防治:内服蟹宁和FRC活力源添加剂以及复合Vc、VE,连喂5—7天。  


  八、肠炎病  

  1、病因:细菌感染引起。 
  2、病症:发病初期体色发白,病蟹摄食减少,肠道发炎无粪便,有黄色粘液流出,有时肝、肾、鳃也会发生病变,有时表现出胃溃疡且口吐黄水。  
  3、防治:内服强力克菌宁,并配合使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消毒剂。

返回
关键词:
收缩
 产品真伪查询
身份码:
防伪码: